智能汽车的应用难道只需要潜心研发车就够了吗?

2019-01-24 17:38:16

早些年科技巨头就潜心研究智能无人汽车,结果都表明,其造价过高,很难适应普通大众的承受能力,其次就是安全性无法保证。难道智能无人驾驶车就要湮没于科技浪潮中吗?华人运通担任起了时代的弄潮儿,更换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,也就是开发“智路”。

blob.png

与目前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单体智能路径不同,华人运通与合作伙伴们将打造基于“车路协同”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。也就是说,在发展汽车智能化的同时,提升道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,通过智能网络,将路、车等要素连接起来,实现更加可靠的自动驾驶。

事实上,在自动驾驶发展的过程中,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单体智能成本高昂的问题。在去年的世界交通大会智慧交通论坛上,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毅就曾大力推介基于“车路协同”平台的自动驾驶路径,企业层面,福特、阿里巴巴、百度等都已在这一方向展开布局。

在当天的发布会上,华人运通董事长丁磊不止一次地向媒体传达他的理念:“智能汽车一定要和智能道路结合才能发挥价值。单纯地说L2L3级,如果没有智能的路来配合,就是不完整的,哪怕是L5,你也不敢开。”

丁磊表示,华人运通意在通过此次“智路”项目提供实验环境,让未来各个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与智捷交通系统协同。因此,他们还特意强调,这是一条“开放式”道路试验平台,华人运通高级总监果铁夫对智库君表示:“未来一定会做技术授权。”

对于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而言,这仅仅是个开端,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,这套更为系统的解决方案有望取得突破。在业内看来,对道路的智能化改造,不仅能够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,也是运营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的关键一环。

blob.png

与单体智能相比发展车路协同有什么优势吗?

丁磊为何盛赞车路协同发展的新型路径?一方面他认为,单体车辆的智能化难以真正落地,在安全上有诸多隐患,例如,传感器及相关系统从车辆自身出发,感知范围小、场景信息少,无法全局了解交通情况,面对突发状况,系统也不能及时作出反应。

“(单体智能)你可能知道几十米以外的情况,但是几百米、几公里以外呢,车能够接收到信号吗?自动驾驶是个系统工程,你在车上装再多传感器都没用。”丁磊表示。

在车路协同系统中,通过智能路侧设备收集车辆行驶中的诸多信息,并将其上传至网联数据中心,再分发给智能汽车,从而实现对路况的感知。在空间上,路的感知能力理论上是强于车本身的。

另一方面,单体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高昂。德国交通、建筑与城市发展部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德国宝马集团前全球研发副总裁沃尔克·辛德勒也坦言,德国在自动驾驶方面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更昂贵的策略,即让单体汽车更加智能,这种路径要求高昂的设备投入费用,对汽车硬件的算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,导致一辆车的成本会提升10万欧元左右。

在车路协同的方案中,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设备要求则可以降低,成本也能得到控制。

但显而易见,在这套系统中,成本将被分铺在路侧设备和通信上。那么,广泛铺开之后,是否会同样面临总体投资高昂的问题?

“实际上,改造智路比改造物理的路简单多了。从施工角度而言,就像装配信号灯和天线一样容易。这套建设硬件并不复杂,只是背后系统复杂,但系统是可以复制的。从投入上说,比单体智能小得多。”丁磊解释,“我们的预算现在不能透露,但这是要投在路上的,是非常合理的投资。”

在丁磊的设想中,“智路”除了协助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外,也有利于城市的综合交通调度。“路上的照明情况和通行情况,通过集中的运算和云调度,可以协助宏观调控和微观引流。”

这一愿景与华人运通的“三智”(智能汽车、智捷交通、智慧城市)战略协同,但丁磊强调,这并不意味着华人运通要“造车又造路”。“车在城市中是数据和信息的节点,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交通要素进行新的开发,希望能通过华人运通的枢纽,推进交通和城市快速实现智能化。按照这个逻辑,资金还是非常有边界的。”

    我们期待智能化早一点的到来,也期待中国科技可以走在世界前列。